
當父母有了小孩,一提到「離婚」,他們的第一擔憂並不是關於自己,而是關於小孩未來的生活,特別是在上學後的人際關係:「小孩上學後會不會受到欺負?會不會因為沒有爸爸/沒媽媽而被嘲笑?」然而,與國小專任的輔導老師交談後,發現這是我們對單親家庭長期以來的一種誤解。
離婚並不是影響小孩人際關係的主因。我們以為孩子們言行直率,會隨口欺負單親家庭的同學說「你沒有爸爸/沒媽媽」,但專任輔導老師蔡老師解釋道:「孩子們之間的人際關係不太可能僅僅因為家庭背景而建立友好或敵意。如果真的要說家庭因素的影響,更可能的是孩子因為爸媽離婚等家庭變故的經歷,而影響到自己內外在的情緒反應與行為,從而影響到自己的人際關係。」
比如因為父母離婚,孩子缺乏安全感導致易怒、暴躁等比較激動的情緒行為反應;因為自我價值感的低落,對他人充滿敵意、不信任他人,或是長期失落的情緒,讓自己與人群保持疏離,進而無意中影響到自己的人際關係,使大家對單親家庭的孩子產生刻板印象。
但蔡老師強調:「離婚並不是影響小孩人際關係的主因,而且每個小孩的個性不同:有的外向、什麼都藏不住,也有的小孩個性內斂,行為表現正常,讓人看不出家裡的狀況。但不論小孩的個性如何,爸媽如果能夠好好與小孩溝通——解釋為什麼離婚,未來的生活可能會怎樣,這樣會大大降低小孩的不安全感與對未來的不確定感。」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