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充滿了各種不可預知的波折,包括離婚、疾病、親人離世等,這些突如其來的變故往往讓我們無所適從。在應對這些事件時,我們可能被疲憊和憤怒的情緒所籠罩,打亂了正常的生活節奏,同時也可能影響到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以J為例,離婚後她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希望給女兒提供更好的物質生活,但她發現自己需要找到更好的方法,不只是專注於賺錢。下班後,她難以保持耐心,對女兒發火,深感自己的處境無法修補,夜晚常常被罪惡感所困擾。P則因罹患癌症辭去工作,在治療期間情緒變得暴躁,她意識到這樣的行為讓兒子感到害怕,卻難以改變。
父母往往因為承擔家庭責任而難以表現出脆弱的一面,但這樣的偽裝只會加深與孩子之間的隔閡。在面對家庭變故時,父母可以嘗試與孩子坦誠相對,以孩子理解的方式分享困境,強調自己的情緒變化與事件無關,避免孩子陷入無謂的猜疑和焦慮。
然而,父母在與孩子分享時需謹慎,不必將所有細節透露,也不應將自己的情緒重擔全然轉嫁給孩子。正確的方式是找到其他支持管道,如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協助,或與配偶、其他家人分享。這樣的舉措有助於維持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平衡,讓家庭共同應對困境,並以歡笑與愛心一同度過艱難的時刻。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