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本質上是一場團隊合作,當合作愉快時,彼此緊密相連;而當合作出現分歧時,理性選擇分開。
愛讓我們彼此關心,信任使我們相互支持。生活的困境是考驗,只要我們有共同目標,就會共同努力。缺乏共同目標,婚姻將走向分離的路途。
上述文字是我多年來看過那麼多婚姻情況對婚姻的一些感悟。我相信那些走過十年婚姻歷程、年過40或50歲、性格相對獨立的人,都能理解其中的深意。
婚後的頭五年,是婚姻中的第一個難關。結婚後,每位公主都不再只是公主,她們努力向全方位女仆發展。特別是有孩子的人,正好面臨嬰幼兒階段,這更加加劇了夫妻之間的考驗。
因此,30歲左右結婚的人,在大約35歲左右,會深刻感受到身邊同齡人的第一波離婚潮!
生活中的瑣事,育兒、經濟、親戚關系、人際關系等全新的適應和壓力將顯露無疑。那些性格和能力上的弱點再也無法掩飾,來自原生家庭成長背景的潛在自卑感也在挑戰著剛剛建立的婚姻關系。
此外,婚姻關系中附帶的親戚關系,無論你與他們是否契合,頻率是否一致,從此都將與你有著深淺不一的糾葛,直到這段婚姻關系結束,或者有人離世。
有時候,心懷感恩,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另一半。你的另一半之所以初見時具有那些吸引你的個性特質,正是受到了他從小家庭或家族所受的教育和影響。有時候,心懷怨悶,如果沒有他們也許可以過上不同的生活。更重要的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彼此只是過客,不需要有交集,甚至連成為過客都沒有那個緣份,但因為結婚這一事件,必須從此一生不分離。
在正面和負面之間,透過善良與互相尊重,以及逐漸改變彼此的想法和行為來維持關系。幸運者找到平衡,找到共生之道;不幸者則步入波瀾壯闊的變故。
有時候,婚姻的維系需要與親戚們保持安全距離,少相處以降低離婚的概率。否則,誰會有那麽多年輕時光可以消耗?只是為了等待對方家人緩慢覺醒並開始嘗試改變?
智慧的“門當戶對”
門不當、戶不對,代表的不僅是經濟上的差異,更多的是雙方從小的生活經驗的不同,思想和接納新事物的開放程度的差異,以及對各種人事物的價值觀的差別等等。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