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婚姻陷入困境,是否應該果斷結束還是為了孩子繼續假裝夫妻?在日本,有一種名為「離婚協議」的選擇正逐漸成為婚姻面臨困境的夫妻們的實際選擇。相較於浪漫的婚禮誓言,「離婚協議」或許沒有那麼多浪漫的元素,但卻可能成為一種實際而理性的承諾。
在日本,「離婚協議」這個詞彙首次出現可以追溯到2017年。一位日本搞笑男藝人將自己婚姻觸礁的狀況,提前四年宣告將會離婚的事情發表在部落格上,甚至寫成了一本名為《離婚協議》的書籍,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最近出版的《嘗試中的離婚協議》一書中,作者計劃在一年半後正式離婚,並收錄了眾多有關「離婚協議」的經驗分享。
例如,一位名為佳純的太太,當她在女兒讀小學六年級時發現先生再度外遇,信任瓦解的同時,她認為夫妻雙方已經沒有共同度過餘生的可能性,於是決定離婚。然而,出於對孩子的考慮,夫妻雙方協議等到女兒高中畢業才正式離婚,開啟了長達六年的「緩刑」。
佳純表示:「當不理想的婚姻有了可以預見的『終點』時,曾經讓人難以忍受的問題,居然變得容易接受了。」在「離婚協議」的期間,夫妻之間減少了情緒上的衝突,能夠冷靜地進行理性的討論,從財產分配到離婚後每年一次的家庭旅行,都順利達成共識。
原本計畫要等孩子更大了再告訴她們離婚的事實,沒想到女兒提前了解,還催促說:「媽媽,你還是早點離婚吧,這樣你就能早點找到合適的對象。」夫妻最終提前了四年離婚,但佳純感慨地表示:「多虧了『離婚協議』,我們的離婚得以和平結束,我們仍然保持著家人的關係。」
「等孩子上大學再離婚吧!」、「等房貸還清,我們就解散夫妻關係吧!」,出於對孩子養育或經濟因素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