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諺語說:“睡破三床草席,也抓不住他的心。”這句諺語生動地描繪了要理解一個人的心思是多麼困難。夫妻共處了一、二十年後,當配偶提出離婚時,才發現自己雖然努力了那麼久,卻依然無法洞悉對方的心意。這種心痛在侵蝕著受傷的心靈時顯得尤為深刻。有些人開始感到憂鬱,有些人則走上復仇之路。就像韓劇《女王的條件》中的女主角映珠一樣,她因為選擇了復仇,雖然短時間內生命充滿奮鬥的力量,但也因此顯得急功近利,心情變幻不定。
幾年前,有一位醫生太太發現自己的乳房有硬塊,丈夫卻說:“沒關係。”她相信了丈夫的話,結果延誤了治療,最終情況惡化到無法挽回的地步,她才發現丈夫已經外遇。這時,“憤怒”取代了“懊惱”,她提起訴訟一狀告上法庭。
女性往往以對待父母的方式對待配偶,聽從變成一種特質時,自己內在的意見就會被壓抑下來,變得缺乏主見,當事情發生時容易缺乏判斷力,這樣的情況會一再發生。此外,華裔女性也容易接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概念,這種觀念鼓勵女性隱身在幕後,使自己成為家庭的支持者,但這也歸功於丈夫。這種思維對男性來說是不公平的,因為他們必須在女性的自我犧牲下才能取得成就。這些觀念深深植根於女性的心靈,從奶奶、媽媽一代一代灌輸下來。
相愛新思維
生活在民主社會中,學習以民主方式對待他人,也許是解決現代婚姻問題的一種重要方式。在民主的世界中,各方有所長,互相坦誠溝通、支持和包容。因此,在婚姻中,沒有人擁有被愛而不愛人、被照顧而不照顧他人的權力。在婚姻中,我們將學習如何以對方的需求愛對方,以自己的需求愛自己,這是成熟的成人行為,而不是順從或犧牲自己的兒童行為模式,過上成熟的生活。
這種生活方式在華裔社會的無意識中曾經占有一席之地,如下面的神話:
很久以前,有一對夫妻,妻子叫勞泰,丈夫叫勞古。因為生下十男十女,幾年下來把家裡附近的植物都吃光了。長大後的孩子們離家尋找新的居住地,勞泰和勞古兩個人數著日子等孩子回來。勞泰每天丟一顆石頭到凹洞裡,勞古每天用薄石頭在樹上劃記號。雖然他們是夫妻,但他們用各自的方式解決個人的需求,沒有一人說:“你計算就好了”,也沒有一人說:“我的方式比較好”。他們讓自己的需求由自己來滿足。
讓我們以意識來使用這種深藏在無意識中的能量,不將生命交給他人,容許自己在婚姻中擁有意見,使自己成為自己的主宰。即使兩人無法共處、對方出軌、提出離婚,也要讓自己成為自己的主人,不讓自己的情緒受到對方行為、動作和語言的影響,讓自己成為一個思想獨立的人。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