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樣的家庭在他們看來可能有些遙不可及。
離異對他們來說並非陌生,像是動畫導演段奕倫,他在五歲時父母已經離異,每次介紹家庭時都感到困難,常笑說:「我跟我爸、我媽不熟。」另一位作家郝譽翔則以黑色幽默形容父親在法庭上的回答,充滿複雜的情感。
根據統計數據,台灣有超過七百二十萬人生活在單親家庭,單親戶數已佔總戶數的約十分之一。離婚是形成單親家庭的主要原因,台灣的離婚率也逐年上升。這種家庭結構已經漸漸成為一種主流。
對於這些在離婚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來說,他們的生活似乎充滿了變數和挑戰。離婚不僅僅是一個事件,更是一系列充滿壓力的過程,從婚姻衝突一直延伸到日常生活的種種變遷。
精神科醫師王浩威指出,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常常面臨「顛沛流離」的宿命,家庭對他們而言可能只存在於想像之中,成為需要不斷美化的存在。
不論他們是否願意,是否理解,離婚的事實成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需要重新建立與家人、朋友的關係,重新檢視自己的價值觀。
過去很少有人從孩子的角度來探討離婚對他們的影響,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究竟經歷了哪些階段?對於愛情和婚姻,他們又抱持著怎樣的期待和想像呢?
留言
張貼留言